“債券通”是繼滬港通與深港通之后中國資本市場的又一重大開放舉措,因而“債券通”的相關進展備受國內外投資者的關注。
據新華社報道,4月1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會見新晉香港特區長官林鄭月娥時表示,今年,中央政府要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將推出內地和香港之間的“債券通”,目的就是進一步密切內地與香港的交流合作,繼續為香港發展注入新動能。
就在11日,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就“債券通”問題回答媒體提問時也表示,目前“債券通”的籌備工作進展順利,但暫未掌握具體的推出時間表,強調監管機構仍需要時間研究交易及清算模式等,如果準備好就會適時公布細節。稍早的4月10日,“中國財政部5年期國債期貨合約”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交易,這被業界視為是“債券通”的前奏。
受訪機構人士表示,預計不會推遲太久。未來“債券通”開通會使得國內的債券市場和香港的債券市場實現互通互投,有利于推動中國資本市場的國際化;同時,債市的進一步開放有利于人民幣國際化的深化;而境外投資者的參與也將豐富我國債券市場投資者的類型,促進我國債券市場進一步發展成熟。
年內或將開通
據悉,所謂“債券通”,是允許境外資金在境外購買內地的債券。
有公開資料顯示,債券通的概念是在2016年1月被提出來。港交所將債券通納入到了2016~2018年的戰略規劃,并將其作為未來互聯互通策略的重要一環。
進入2017年,種種跡象顯示債券通的相關進展更是加快。今年1月29日,李小加在介紹2017年工作計劃時表示,現正探討債券通模式,主要是機構債券市場的場外交易模式,旨在連通內地主要在岸債券市場基礎設施,提供跨境現貨債券交易及結算。近來,一些官員與交易所人士也多次提及推出“債券通”的事項。
“債券通”會何時推出?前海開元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預計不會推遲太久,因為現在滬港通、深港通為‘債券通’提供了先行經驗,并且目前技術上也沒有太大障礙。”
在楊德龍看來,現在滬港通、深港通已經開通,并且運行平穩,A股與港股實現了全面的互通互投。未來“債券通”開通使得國內的債券市場和香港的債券市場實現了互通互投,這有利于推動中國資本市場的國際化,提高人民幣的國際地位。
有消息稱,債券通最快7月宣布詳情,計劃開通初期先推行北向買賣的“先北后南”做法;同時債券通可通過兩大渠道,包括場外市場和港交所進行交易。
更有專家預計債券通或在7月份推出。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接受媒體采訪時預計,債券通有可能在7月份推出。在他看來,債券通的推出必將進一步促進中國債市的對外開放,吸引更多的海外投資者借道香港市場進入內地債市,債券通開通不但意味著內地和香港的金融融合將進一步加深,而且會幫助香港穩固亞洲金融中心地位。
雖然“債券通”的具體細節尚未公布,德意志銀行高級策略師劉立男發給記者分析中預計,在該計劃內有望推出三大舉措:一是對離岸市場投資者(包括香港及所有其他境外投資者)全面開放銀行間債券市場及交易所(上交所及深交所)債券市場;二是將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的結算、清算部門與國際知名離岸結算、清算機構(包括香港及國際債券市場的機構)相連通,以便利境外資本流入銀行間債券市場;三是進一步擴大目前的“滬港通”和“深港通”項目,增加“滬港債券通”和“深港債券通”,允許投資者買賣對方交易所上市的債券。
在他看來,“債券通”將極大便利境外資本投資在岸人民幣債券市場。更加重要的意義在于,通過“債券通”項目,國際債券市場上知名的清算機構有望能對在岸人民幣市場上所有的國內固定收益產品直接實施標準化清算及結算,同時方便了投資者的投資及撤資行為。債券通的公布,加之近期放開的在岸外匯衍生品市場、可能要放開的境內利率衍生品市場以及今年晚些時候有望明確的稅收及匯付相關規定,更加提高了人民幣債券在今年下半年被納入全球主要債券指數的期待。
據德意志銀行統計顯示,目前在岸人民幣債券市場是全球第三大債券市場,債券市場余額約為人民幣65.6萬億元。
債市開放進一步提速
受訪專家認為,“債券通”開通意味著債市開放進一步提速,這對香港和內地債券市場發展都有利。
楊德龍對記者表示,“‘債券通’開通可以為內地企業提供更多發債的機會,也為境外投資者提供入內地債券的機會,而內地債券收益一般高于香港。同時,‘債券通’也增加了內地債券交易的活躍度,有利于推動內地債券市場的市場化與國際化程度。”
楊德龍介紹,國內的債券市場,從成立之后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是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比方說市場不規范,以及投資者投資理念不成熟等。債券通的開通無疑會有助于解決這方面的問題,縮小差距。
并且在他看來,“債券通”開通還有助解決內地企業融資難的問題。現在國內債券市場融資利率較高,通過開通“債券通”,允許境外資金購買國內的債券,減輕內地債券市場的壓力,同時有助內地企業融到較低利率的境外資金。
此前,境外投資者在我國債券市場參與程度為何較低?據招商證券宏觀研究主管謝亞軒在研報中分析稱,這主要有幾個方面的原因:我國債券市場開放程度較低等政策性因素;缺乏與國際接軌的交易、清算、托管系統等技術性因素;國際主流債券指數未納入在岸人民幣債券;相關風險管理工具的缺失;我國AH股存在巨大價差;人民幣貶值預期較強。
不過,在業界專家看來,近兩年來債市對外開放政策已取得較大突破;國際三大主流債券指數已對納入在岸人民幣債券釋放積極信號;包括離岸國債期貨上市、開放在岸外匯衍生品市場在內的各項措施,使得風險管理工具不斷豐富;人民幣匯率與貶值預期有望企穩。
未來“債券通”開通將有助外資流入在岸人民幣債市。
劉立男預測,未來5年外資流入人民幣債市的規模或達7000億~ 8000億美元,其中約六成來自國際央行類儲備管理機構和主權基金,四成來自機構類投資者。2017年新外資流入的規模或在人民幣3000億元左右,之后的4年外資流入還將進一步提速。
謝亞軒也表示,根據他們的測算結果顯示,我國債券市場對外開放吸引國際資本流入的規模可能達到年均1000億美元,考慮到境外機構目前持有的在岸人民幣債券規模僅為7835億元(約合1100億美元),未來前景廣闊。
因而在他看來,繼續推進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的意義在于平衡我國跨境資本的流入流出,從而進一步為人民幣匯率的穩定提供支撐;債市開放也為境外人民幣構建了新的回流機制,有利于人民幣國際化的深化;而境外投資者的參與也將豐富我國債券市場投資者的類型,促進我國債券市場進一步發展成熟。